★ 單元名稱:好吃的點心 教學日期:88年12月14日
一、單元構想:
延伸幾何圖形的拼貼,將材料要素多元化,除原來簡單基本的平面外,增加各種不同的平面或立體的形狀,另外還加入物體表面的紋理及質感等,讓小朋感受到材料的多樣性,各種素材都可以是創作的來源。
二、單元目標:
1. 能感覺餅乾、糖果的色彩、表面肌理及造型的多樣性。
2. 能運用幾何構圖的原理,將所蒐集的餅乾、糖果加以排列組合成一有主題的構圖。
3. 能感受到視覺享受與食品吸引力之間的互動關係。
4. 能和其他小朋友分享「美味」的作品。
三、教學活動:
1. 引導小朋友回想過去經驗中,吃過好吃的點心、餅乾、糖果等的造型。
2. 請小朋友說說自己所帶來的點心形狀、顏色、肌理的特徵。
3. 互相交換餅乾、糖果等的材料。
4. 利用材料進行組合。
5. 共同欣賞討論作品。
6. 進行分享品嚐作品。
四、日誌:
1. 讓小朋友從餅乾、糖果的色彩、形狀及表面、肌理的多樣性加以觀察、組合排列出圖案。
2. 綜合線條、幾何圖形的學習經驗,並延伸到生活環境素材的運用。
五、檢討:
1. 這一次小朋友所排列出來的內容,比幾何圖形單元時的作品,更為豐富有趣且多變化,小朋友也較能掌控構圖的重點。
2. 有部份小朋友,所帶來的餅乾已有具像的造型,因此受其干擾影響,僅以原造型來表現,並未加以利用改變,突破原具像所帶表的實物含意。
3. 另外,作品除了視覺上的享受之外,還具有可食用的吸引力,更提高小朋友的情緒與興趣,迫不及待想要欣賞別人的造型與交換品嚐。
4. 將作品用相機拍攝下來,再與國語科的說話與作文課配合,讓小朋友根據作品,編寫故事。這樣可以使小朋友的作品有更豐富的想像空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